中老年人需提防电信诈骗

作者:原创  信息来源:本站  发布时间:2018-01-30  浏览次数:22551 [打印此页 关闭此页]

冒充亲人拨打电话 汇款转账不可轻信

中老年人需提防电信诈骗

图片14.png

岁末,正是电信诈骗发生的高峰期,不法分子利用市民心理,打着各种“旗号”诈骗他人钱财。例如,“猜猜我是谁?”、“您网购的商品货存不足,退款已退还到您账号请确认”“点开短信中的链接即可领取年终礼品”“您的信用卡出现恶意透支”……接到这类电话或短信,千万不要相信!近日,南雄市人民法院审理了一宗电信诈骗案,落网的不法分子悉数获刑。

  基本案情

  接到“女婿”电话老人被骗数万元

  2017年2月22日,正在吃晚饭的余大爷接到一个陌生号码,电话那头喊余大爷“爸”并说更换了号码,让余大爷存储起来,余大爷以为是在清远工作的女婿,就没多怀疑。第二天早上,同样的号码再次打来,“爸!我昨晚喝多了去嫖娼被派出所抓了,我给您一个银行账户,您赶紧汇4万块保释我!千万不要传出去!”余大爷一听女婿被抓就慌了,赶紧出门取了4万元,再汇到电话提供的那个账户。没过两天,电话那头又要求余大爷再汇2万,余大爷这才发现自己上当了,急忙向当地公安机关报警。

  “领导”电话借钱4万元有去无归

  2017年3月3日,吴先生接到一个陌生电话,电话那头自称是吴先生的朋友姓王,是以前单位的领导,电话号码更换了。“我现在急于给别人送礼,账户上钱不够,你先给我转4万,近日就还你。”吴先生心想以前单位是有个领导姓王,碍于面子,吴先生也没有进而试探加以确认对方的真实身份。吴先生用支付宝转了2万到对方指定的银行账户,随后出门到银行柜员机再次汇了2万元。事后,吴先生越想越觉得有蹊跷,便找到真正的王姓领导询问,才发现被骗了,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。  

  2017年3月4日,广西省钦州市公安机关在巡查过程中发现被告人陈某、欧某、徐某及戚某(另案处理)等人的行踪,遂将其抓获归案。  

  陈某等四人均为90后小伙,平时游手好闲,想走“捷径”弄点小钱供日常开销。2017年初,四人伙同他人组成诈骗团伙,其中编制诈骗台词、实施诈骗的方法、提供作案的手机、电话卡和银行卡账号均由陈某负责。诈骗成功后,陈某还负责取款,将所得赃物按约定好的提成、饭局、购物等方式进行分赃。  

  经调查,陈某伙同他人实施电信诈骗犯罪6次,诈骗数额16万元;其中欧某、徐某及戚某参与3次,诈骗数额9万元。  

  在受害人当中,中老年人比例明显较高。“家里就我和老伴,耳朵也不好使了,对方开口就叫我爷爷,听到我孙子被抓了能不急吗?没想到是骗子啊。”受害者黄大爷表示以后对于陌生电话要多加谨慎,以免上当受骗。  

  法院经审理认为,被告人陈某、欧某、徐某无视国家法律,以非法占有为目的,伙同他人组成诈骗团伙以冒充被害人家属并谎称出事需要用钱为由,骗取他人钱财,其行为均已构成诈骗罪,且数额巨大。在共同犯罪中,陈某属主犯。本案其他人员起次要作用,属从犯。遂依法判处陈某有期徒刑4年9个月,并处罚金10000元;判处欧某、徐某有期徒刑1年10个月,并处罚金4000元。

  法官说法

  2016年12月20日,最高法等三部门发布《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》再度明确,利用电信网络技术手段实施诈骗,诈骗公私财物价值3000元以上的可判刑,诈骗公私财物价值50万元以上的,最高可判无期徒刑。进一步明确法律标准,统一执法司法尺度,严惩电信网络诈骗犯罪。  

  通信网络诈骗手段不断翻新和升级,骗子的套路层出不穷,目前电信诈骗的主要方式有冒充熟人、网购退货、信用卡透支、中奖领取、法院传票、股票投资、购车退税、敲诈勒索等多种形式,其中受骗人群中老年人占多数。在日常生活中,市民接到不像正常座机或手机号码的陌生电话,无需理会,或接听时要多询问,切勿操之过急,也许就会发现不法分子的诈骗伎俩。任何通过电话、短信要求你进行银行转账、汇款,或提供您相关个人信息进行存款保护的,不可轻信。不要随意点击陌生链接;即使是常见的服务号或好友号码,也要对短信内容进行甄别,最好回拨电话进行咨询验证;手机信号突然消失,有可能是伪基站诈骗的前兆;安装拦截软件;改用安全性更强的手机。  

市民一旦发现自己被骗,应保存好相应的证据,如银行资金流水单、柜员机的凭条,并及时拨打110报案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(研究室 陈艳) 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(《韶关日报》20180126 A5法制版)